2022年7月1日是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》實施五周年,為深入推進中醫藥法貫徹落實,切實把中醫藥這一寶貴財富繼承好、發展好、利用好,從6月20日至6月24日期間,正值夏至前后,好醫聲每日科普特別邀請了各大中醫專家,對如何使用中藥材進行夏至養生等相關知識進行講解。
夏至時節標志著夏天真正到來,晝長夜短,氣候炎熱,又兼有濕氣,稍不小心容易中暑,甚至引發疾病。夏至是時令瓜果大量上市的季節,瓜果含水量高且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,能有效補充夏日流失的大量水分和營養物質,幫我們一解暑愁。那么,夏至時節如何吃好瓜?本期科普,我們邀請到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筋傷聯合黨支部書記、副院長劉渝松教大家如何做一名合格的“吃瓜群眾”。
劉渝松,主任醫師,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筋傷聯合黨支部書記、副院長。中華中醫藥學會國際針法與經典名方論壇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,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科普分會常務理事,中國針灸學會睡眠健康管理專委會常務委員。重慶市針灸學會推拿專委會主任委員,重慶市中醫筋傷專科聯盟秘書長,重慶市推拿按摩學會中醫經筋專委會主任委員。重慶市科學傳播專家團健康知識普及專家。
冬瓜全身都是寶,冬瓜皮、肉、瓤、籽、有燉湯,解暑利尿、清熱化痰的作用,對水腫、痰喘、暑熱等有一定作用。
冬瓜,將皮、瓤、籽紗布包后與冬瓜一起燉湯(撈去紗布袋再放作料),不僅有消腫利尿、清熱解暑的作用,還可以兼有瘦身作用;冬瓜藤搗汁洗面、洗澡,可使皮膚變白、有光澤,是廉價的天然美容劑。
因其性味甘淡,有利尿作用,長期過量食用有導致機體酸堿平衡失調、電解質紊亂的風險。

堪稱“盛夏之王”,甘甜多汁,清爽解渴,是盛夏佳果。
中醫稱其為“天然白虎湯”,緣于西瓜與白虎湯在功能上有相似之處。
白虎湯是醫圣張仲景創制的名方,針對大熱、大渴、大汗出、脈洪大的“四大癥”而設,功在清熱生津,是治病之藥。西瓜雖為果品,但味甘性寒,甘能生津,寒以祛熱;功能清熱解暑、除煩止渴、通利小便,確有白虎湯的作用,且亦食亦藥。因此,凡暑熱煩渴、熱盛傷津、小便不利、喉痛咽腫、口舌生瘡者皆可用西瓜治之。

黃瓜是一種常見的蔬菜,也是消暑的好食品,鮮嫩爽口,汁多味甘,生食生津解渴,且有特殊芳香,具有清熱止渴、利水消腫、清火解毒的作用。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“黃瓜能清血除熱,解毒消炎”。
現代研究表明黃瓜含水分約為98%,富含蛋白質、糖類、胡蘿卜素、鈣、磷、鐵、多種維生素等,有助于腸道蠕動和排便,也是很多女性美容減肥常選之品。

苦瓜是夏季祛暑清心的瓜類佳品,俗話說“天熱食苦,勝似大補”。現代研究表明苦瓜含有活性蛋白酶、苦瓜素、多種氨基酸、維生素等,營養價值較高。
常吃苦瓜能增強皮膚活力,使皮膚變得細嫩健美。苦瓜生吃或搗汁或煮水,可消暑止渴、清心明目、解毒止痢,對目赤腫痛、脘腹疼痛、腹瀉痢疾等有輔助治療作用;鮮苦瓜搗爛外用,對瘡瘍腫痛有一定作用;鮮苦瓜切片外擦,可以促進夏季身上的痱子早日痊愈。

絲瓜既是常用的食物,也是夏日解暑的佳品。能清熱利腸、涼血解毒、通經活絡、解暑除煩。可以用于產后缺乳和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脹痛。現代研究發現絲瓜含有蛋白質、脂肪、維生素C和鈣、磷、鐵等礦物質,還有皂苷、植物黏液、木糖膠、瓜氨酸等,有很高的食用及藥用價值。
絲瓜藤莖的汁具有美容去皺的功能,絲瓜根可以用來祛腐生肌、解毒消腫。絲瓜汁水豐富,不宜生吃,宜現切現做,以免營養成分隨汁水流走。

哈密瓜有“瓜中之王”的美稱,不但好吃,而且營養豐富,藥用價值高,具有清熱解暑、生津止渴的作用。現代研究發現哈密瓜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和多種維生素,能夠保護視力,美容養顏。
其次哈密瓜中鉀的含量很高,對預防冠心病、防止肌肉痙攣等有一定作用。但哈密瓜含糖較多,糖尿病人應慎食。

夏至飲食宜清淡,應注意養護陽氣,切勿使之受損。以上瓜果不管是生吃,還是燉炒,甘甜可口,益處多多,但其性味大多寒涼,不可貪食過量,以免損傷脾胃,引起腹痛、吐瀉等胃腸道癥狀,尤其是素體脾胃虛寒、久病體虛者更應適可而止,謹慎食用。(特邀專家/劉渝松 編輯/周玲玲 通訊員/項江韻)